一、for循环:
1、for语句的构成: for(A;B;C) { D } 说明: A:这里放置的是变量。并且这个变量必须同时被赋值。 B:这里是一个判断条件。用来判断A中定义的变量是否满足这里给出的条件。如果满足(true)就执行D中的命令一次,然后执行C中的命令。接下来再来到B。如是循环,直到B中的条件不满足(false ),退出for循环 。 C:这里是一个表达式。每循环操作一次,在这里通过表达式给A中定义的变量进行一次数值的变化(通常使用递增 (++) 或递减 (--) 运算符) D:这里是代码(任意的代码。可以有if语句,也可以有另外一个for循环!)。当B中的条件满足时,就来到在这里,执行这里的代码。 注意: ABC三者之间用的分隔符是分号,不是逗号。且符号都是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的。 2、举例: 实例一: 代码如下:
i=0 新建了一个变量i,同时给他赋值为0 i<=10 判断条件。用来判断变量i的值是否不大于10。若小于等于10,则执行{ }里的命令一次,然后执行i++再返回判断,直到i的值大于10,此时将退出for循环。 i++ 让变量i的值增加1 trace() 用来输出括号里的内容的【设计时能看到,发布成swf文件后,观众是看不到的】 现在,我们将其工作的过程详述一遍: 1、刚开始i=0 进入判断。发现满足条件,那么执行输出命令(输出0),然后i的值增加1变成了1 2、接下来又进入条件判断,此时的i值为1 ,仍然满足条件,那么执行输出命令(输出1),然后i的值增加1变成了2 3、循环上述步骤,直到i的值变为10时,输出10,然后i的值变为11,再进行条件判断,不满足,则退出for循环。 因此,在屏幕上共输出了0到10共11个数字。 实例二: 代码如下:
小技巧: sum = sum + i可以写成: sum +=i 代码说明: 这里首先在for循环外部定义了一个变量sum,并且给他赋值为0 然后就是for循环啦。大家按照上面的解说应该能分析出来: 定义一个新变量i,并赋值为1;判断条件是i不大于100;然后满足条件时,变量sum又被重新赋值,让sum的值变成i与原来的sum的和。 然后让i的值增加1。依此循环,直到i的值大于100退出for循环。接着执行下面的命令:输出sum的值。 所以,上述代码是用来求1到100之间所有的数字之和的。 实例三: 代码如下:
小技巧: jc = jc*i可以写成 jc *=i 代码大家自行分析。这个是用来计算10的阶乘的【阶乘是多个数相乘的结果,只不过,这些相乘的数字之间有一定的规律: 5的阶乘等于5×4×3×2×1 8的阶乘等于8×7×6×5×4×3×2×1 10的阶乘等于10×9×8×7×6×5×4×3×2×1】 二、for…in循环: 这是遍历或者叫循环访问一个组对象中的成员.。比如影片剪辑的子级、对象的属性、数组等。由于数组等在前面还没有介绍,因此我们将for…in循环放到下一课介绍数组时再详细说明。 三、while循环: 有点类似if语句,只要条件成立就执行相应语句。 格式: while(条件表达式){ 要执行的语句 ................ 计数语句 } 当条件表达式为真时,执行大括号中的语句(可以是一条,也可以是多条),执行计数语句;然后用计数语句的结果再次检测条件表达式。如此反复循环,直到条件表达式为假为止。 注意: 如果没有计数语句,或者计数语句的结果永远不能使条件表达式为假,那么循环将水远无休止地反复。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。我们在编程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。 for循环却不会出现死循环的情况。那么,while循环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? 在不确定要将一个代码块循环多少次时,使用 while 循环可能会非常有用。 1、下面的代码是一个死循环,请不要测试。
然后再检查条件表达式,因为没有计数语句,a没发生变化,条件表达式仍成立,于是又输出一个0。 然后又反复,一直不停地输出0,无休无止,直到天荒地老。 2、下面的代码仍是一个死循环,请不要测试。 var a=0; while(a<10){ trace(a); a--; } 这一例加上了计数语句a-- 但a的初始值为0,每一个循环它减1。 这样条件表达式a<10也是永远为真。 因此循环也是永不停息,直到地老天荒。 3、该例不会陷入死循环,请放心测试:
当10个循环后,a为10。条件表达式a<10为假,循环停止。测试本例我们会在输出面板中看到下面的画面: 0 1 2 … 9 四、do…while循环: 这个循环实际和while循环是一样的。只是它先执行一次语句,然后再检测条件语句。而while循环是先检测条件语句,再执行大括号内的语句。 do…while循环的格式为:
接下来进入循环体。由于是do...while循环,所以必须先执行一次循环体(输出0) 接下来变量值增加1变成了1 然后才会进入循环条件,发现满足条件,那么再执行一次循环体,输出1,变量变为2 以此类推。最后输出的结果想必大家都能分析出来了吧(只能输出到4) 若将该例改成for循环:
再看一例:
最近访问本帖者列表: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